四川凉山彝海结盟党性教育学校2016年3月经凉山州委批准成立,与中共冕宁县委党校、冕宁县行政学校、冕宁县社会主义学校实行“多块牌子、一个机构”的机构编制方式,依托独特的“彝海结盟”等红色资源,面向党员干部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学校地处彝海结盟发生地、革命老区四川冕宁。自开办以来,按照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要求,利用彝海结盟发生地冕宁及周边地区特有的教学资源,深挖“彝海结盟”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打造精品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构建了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以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警示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布局;形成了以“课堂+现场”为教学形式,综合运用专题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学员研讨等教学方式,开展党员干部短期培训和专题培训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丰富了党员干部“锻炼品格、锤炼党性”的阵地。
学校依托冕宁“彝海结盟”遗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沙坝发射场、复兴镇建设村、县法纪教育中心等,以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廉洁教育等为主题,开发设置了教学主题契合、教学内容充实、地理空间适宜、教学实施便利的一系列现场教学点,增强党员干部培训教学实践,体现了强烈的地方特色。
陈野萍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秘书长、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处长、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是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党的组织战线上早期成长起来的杰出领导者之一。【于1994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我们为什么说他是冕宁地下党的代表人物呢?今天,我们从他一生中的几件事来认识他。
陈野苹,原名陈荣檀,1915年4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冕宁县城外三分屯一个贫农家庭。6岁入私塾,因其勤奋好学、孝顺长辈,深受家人与亲戚们的喜爱,尽管家境贫寒,但全家任然节衣缩食地供他上学。1929年小学毕业的陈野苹借阅了一个同学从成都带回来的著名作家蒋光慈的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这本书是1926年发表的,是最早歌颂党的领导、塑造共产党人形象的革命小说,一直被国民党当局列为禁书。这是陈野苹第一次接触到当时的新文学作品,从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为他成年以后投身革命,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